一、

2000年,在北京中关村的一个咖啡馆内,李学凌曾先进次见到张小龙。那时,李学凌(艺林小宇注:现欢聚时代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还是一名《电脑报》的记者。李学凌回忆,那时的张小龙已是国内互联网界响当当的人物。只要你在北京海淀黄庄的路口大喊一声,我是张小龙,一定会有一群人来围观,找你签名。

大家都知道当时张小龙出名,是因为他的Foxmail。

Foxmail1996年推出的邮件客户端软件,到2000年的4年间,就已经吸引了超过200万用户。因为它支持多人账户,运营稳定,页面没有一个广告,且一直保持着完全免费的作风。这个让大多数人能够放弃微软系统自带的Outlook邮箱的软件,也被当时美国最知名的科技网站ZDnet评为五星软件。

而就在大家都认为Foxmail都很牛逼时,此时张小龙事有些灰心的,因为2000年4月,张小龙连人带Foxmail被博大,而这一年也是互联网泡沫开始的头一年。在Foxmail2.0版本后,张小龙已很少更新了。

在Foxmail时期的张小龙

5年后,foxmai和张小龙及其团队一并被腾讯收购。而当时Foxmail的中文版使用人数超过300万,英文版的用户遍布20多个国家。收购后的第二天,腾讯在较新财季业绩报告中,就迫不及待地宣称此项交易获得的技术和人才,提升QQ电子邮件客户端的服务质量,并计划稍后推出优质的网络版邮件服务。事实上,也是如此,腾讯的邮箱业务在2005年后迎来爆发,利用其数亿的QQ用户,腾讯迅速在邮箱领域也建立了超级霸主的地位,一举超过当时如日中天的网易邮箱和新浪邮箱。

可谁也没想到,这次奠定腾讯在邮箱的霸主地位,是来自张小龙在会上的一个笑话:2006年初的一天,张小龙指着迪拜帆船酒店的画,对团队宣布,要做一个较好的邮箱,七星级邮箱。会场里没有响起掌声,只传来零星的笑声。有人窃窃私语,张小龙在博大废了,马化腾看走了眼。

那次会后,张小龙渐渐变成了像乔布斯那样的“办公室独裁者”。他会穿着短裤在办公室中游弋,站在程序员的背后看着他们写代码,一旦出现问题,他会毫不留情地指出。其实这次张小龙是把QQ邮箱的内核全部都推倒了,他要求团队重新开始搭建,并且不得借鉴。QQ邮箱新的方向是快速、简洁,而内在逻辑是用户需求。当时,张小龙提出了一个极为严苛的“1 000/100/10”法则,要求每个产品经理每个月要去论坛看1 000个用户体验反馈,并回复、关注100个用户博客,做10个用户调查。

在一次头脑风暴会中,张小龙抓住一个用户痛点,即邮箱发送大文件时速度很慢,使得上班族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很快,QQ邮箱率先升级到2G超大附件发送,并利用中转站功能节约用户上传下载时间。这次改变激活了大量休眠账户,QQ邮箱一跃进入一线行列。2008年,QQ邮箱荣膺腾讯七星级产品,张小龙在腾讯站住了脚。

二、

2010年10月,一款名为Kik的App因上线15天就收获了100万用户而引起业内关注。

Kik是一款基于手机通讯录实现免费短信聊天功能的应用软件,这很快引起张小龙的注意。张小龙猜想移动互联网将来会有一个新的IM,而这种新的IM很可能会对QQ造成很大威胁。他想了一两个小时后,向腾讯CEO马化腾Pony写了封邮件,建议腾讯做这一块的东西。小马哥很快回复了邮件并表示对这个建议的认同。

2010年11月19日,微信项目正式启动。最初的人员基本都来自广研的QQ邮箱团队,开发人员没有什么做手机客户端的经验,唯一做过的手机产品是在S60平台上做的“手中邮”。2011年中旬,广研分设“邮箱产品中心”和“微信产品中心”,开始独立运作QQ邮箱和微信两款产品,张小龙既是广研的总经理,也是微信产品团队的先进负责人。

2011年1月21日,微信1.0的iOS版上线。微信对于广研这个全新的领域,一开始都并不看好这个项目。从2月份到4月份,用户的增长并不快,所有平台加起来每天也就增长几千人。而与此同时,先于微信1个月推出的米聊已进入用户数快速增长的阶段,媒体的关注度也高于微信。而移动互联网IM工具市场由于开心“飞豆”、盛大“有你”、奇虎“口信”等功能类似产品的加入而呈现出复杂的竞争格局。

微信1.0

2011年的4月份,Talkbox(艺林小宇注:TalkBox 是一款智能手机上的通信软件。可以利用语音等方式交流、分享和发布,后来被微信打败)突然火爆起来,张小龙敏锐地认为这个地方一定有很好的机会,当机立断决定在微信中加入语音功能。为了使用户在更多场景下都能较好地使用语音功能,微信团队对产品做了许多改进。当距离感应器无感应,语音对讲会默认为扬声器播放;只要把手机贴近耳朵,马上就改为听筒模式,方便用户在开会或不方便扬声的时候接听。语音版使微信成为了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品,也使微信在竞争中占据了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

2011年8月3日,微信2.5版本发布,支持查看附近的人。这一功能使用户可以查看到附近微信用户的头像、昵称、签名及距离,以便用户之间产生进一步的交流。这一功能使微信从熟人之间的沟通走向了陌生人之间的交友。

2011年10月1日,微信发布3.0版本,支持“摇一摇”和漂流瓶。摇一摇可以让用户寻找到同一时刻一起在摇晃手机的人;漂流瓶则秉承了QQ邮箱漂流瓶的理念。“摇一摇”一推出就迅速成为许多微信用户非常喜爱的一个功能,在2011年首届腾讯微创新奖中,“摇一摇”也榜上有名。

2011年12月20日,微信推出3.5版本,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功能,是加入了二维码,方便用户通过扫描或在其他平台上发布二维码名片,拓展微信好友。同时,微信也推出了名为WeChat的英文版。

2012年4月19日,微信4.0的iOS版发布,其中朋友圈”功能引起业界颇多注意,有评论认为这是微信“社交平台化”的一种尝试。”微信4.0版本支持把照片分享到朋友圈,让微信通讯录里的朋友看到并评论。同时,微信还开放了接口,支持从第三方应用向微信通讯录里的朋友分享音乐、新闻、美食等。

2012 年 8 月 17 日,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微信公众号可以说是微信改变了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它可以说是产生使媒体人从传统时代走向新媒体时代的先进个平台,也是养活了千千万万的自媒体人的赚钱工具。

三、

随着微信用户的急剧增加,我们都说,有流量的地方就有生意(市场),所以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出现一部分专门卖东西的号,我们称为微商。这一方式让很多能赚点零花钱,有的甚至比上班强。可是其弊端也不小,朋友圈好友数量有限,人气的聚集总感觉受限。人脉就是钱脉,怎样能够让旧的好友一直在,新的好友不断到来,这样才能越做越大,真正赚到钱。

而微信公众号的推出,让很多做微营销的企业及个人看到了希望,公众号最大的优势就是,粉丝的积累、二维码推广、产品展示、互动预约、订阅信息推送、产生消费等,这些因素是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一气呵成的,可以大大提升知名度跟销售额。

但是随着微信公众号的数量急剧增多,公众号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1、内容相似度极高,产出量过多过剩

做订阅号的都知道,内容为王,做好内容才是做好订阅号的王道。但是,如今各类订阅号频频剧增,你模仿我,我也模仿你,类别单一,相似度极高,你写文案干货,我也写文案干货。

2、广告商开始精挑细选,日益看重投放效果

订阅号的鼎盛时期,广告商在选择投放广告时总会是那么轻松,因为大咖少,随便挑选一个就好了。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大咖多了,你该怎么选就成了许多广告商很头脑的问题。

3、订阅号大咖数量庞大,市场供求过剩

订阅号发展至今,大咖的数量也越来越庞大了,有些人八十多个订阅号里,里面就有二十几个是大咖号,二十几个大咖号里,如今有广告却渐渐变少了,虽然他们每天更新的文章也几乎篇篇都是100000+。但,广告却少了,广告一旦变少,那就意味着他们的经济来源也变少了,订阅号一旦脱离了红利,它就会逐渐重回当年的路,成为用户的阅览器。

4、其他新媒体的诞生,使得粉丝流量的各处游走

微信公众号一诞生,公众号获利的商机一诞生,相同的其他新媒体也应运而生,今日头条,百家号,大鱼号,搜狐号,一点号,企鹅号,类似的新媒体多到都可以让媒体人有想死的心了。其他新媒体的诞生,使得一部分粉丝流量各处游走,比如今日头条的崛起,它每天的阅读量足可以匹敌订阅号。

于是,微信公众号开始衰落的声音此起彼伏。

小马宋:公众号的打开率其实一直在下降,更要命的是,我最近发现,转发文章的打开率也在下降。

Fenng:新增读者量放缓,文章阅读量也不高,而且,转发量走低,这意味着文章触及不到新用户,自然也不会带来新的订阅。

三表:朋友圈是公众号阅读的一个重要来源,现在倒好,互相伤害吧,都三日可见,都装的比邪教教主还神秘,发朋友圈、分享文章到朋友圈的热情抖降,公众号能不萧条吗?

池建强:除了留言和回复,读者和作者有没有更好的互动方式?文章内容有没有更好更优雅更容易获客的分享方式?赞赏被腰斩之后名存实亡,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进行补充?

产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Raymond Vernon提出,Vernon认为产品如同人一样有自己的生命,每一款产品都会经历探索、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不同的产品因为产品本身、运营策略等各种原因而表现出来各阶段时间长短会有所不同。而微信公众号从2102年诞生至今,以及超过5年,一个产品能够持续5年长盛不衰,一点衰退的痕迹都没有是不太现实的。

公众号在数量上的庞大规模,必然会摊薄了每个号的受关注度——即使是大号。因为用户消费内容的时长大致是固定的,即使有增长也不会变化太大,分摊下来结果就是那样。

而从内容本身来看,微信公众号是非常“吃”内容的。即使不能做到日更,一周两三更总是需要的。若只是凭观点和才华吃饭,哪有那么多内容输出?上面吐槽微信公众号衰落的这些作者,以及像咪蒙、六神磊磊读金庸等大号,都有鲜明的个人印记。他们的观点和才华,就像倒置的沙漏,总有漏完的一天。即使自己觉得还能输出,但用户也不见得会买账,他们也有审美疲劳。

此前,腾讯创始团队成员之一的张志东也觉察到了微信公众号的问题,在去年的微信内部会议上,他说:我在订阅十来个订阅号的时候,每日一条推送的体验是很愉快的。但是,当我有大几十个,上百个订阅号的时候,我就陷入了“内容过载”。

所以,总结起来,微信公众号的由上升到平缓下降的趋势拐点已经到来!

四、

微信的克制恰恰是微信的困局。

微信的成功,源自于其封闭的熟人关系链,而这个熟人关系链,有的通过QQ号,有的更是直接通过手机通讯录。在熟人的语境下,微信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

微信诞生6年,覆盖了中国90%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超过9亿。自身功能上的更新速率已经放缓,而其生态建设速度是在与日俱增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如今的微信已经成为一个承载众多用户的平台,一点点更新都会触及好几亿用户的神经。这就是有了我们经常说的“微信的克制”。

为什么要克制?

1.微信的用户体量太大,那么对于每类用户微信的定义都不一样。比如对于很多父母辈来说,他们只想用微信来跟自己的孩子沟通交流,视频聊天,收收红包什么的。只要简简单单就好,对于其它的新功能需求并没有要求太多。这样微信因为没有自动添加入口,就不会去打扰这一部分用户,保持了自己的一贯的简单易用。

2.对于另一部分用户来说,他们对新鲜的事物都很好奇,比如我们这些互联网的从业人员,有什么新功能都会先进时间去尝试探索。那么你必须自己去找到入口并亲自打开功能的开关。就像在现实世界中,你想要得到某个东西,一定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只有你自己主动去获取的东西才是你需要的,并且在付出了一定的努力后会懂得珍惜。

这样,微信很自然的满足了有这个需求的用户,同时不会打扰到不需要这种功能的用户。

微信的克制是真正的以用户体验为依归,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微信的其它很多小细节都采用了类似克制的哲学,比如:

● 公众号的关键词回复:想要得到,自己动手去获取啊。

● 朋友圈点赞和评论默认收起:增加操作成本,避免用户盲目点赞、刷评论,使整体的社交氛围更加简单真实。

● 订阅号的折叠:订阅号在刚发布的时候是展开的,到了5.0版就被折叠了。因为订阅号每天都能推送消息,折叠后可以防止用户被骚扰。再后来,订阅号的未读消息气泡变成小红点,进一步降低了用户对订阅号的打开率。

● 而服务号并没有折叠,但限制了每个月只能群发4次消息。

● 朋友圈的广告极少:其实朋友圈本来就不应该出现广告的,这应该也是微信在某种程度上的妥协吧,好在广告并没有大范围的投放。

● 朋友圈的小红点可以关闭:节省了多少用户的时间……

限制微信群二维码的时效:一般产品的二维码、链接有效期恨不得都是“一万年”、“直到海枯石烂”。微信群二维码竟然设置了有效期,而且只有短短的7天。

微信的困局体现在哪里?

微信经历了去中心化的平台发展和去媒体化的生活转型,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上体量最大的超级平台。根据企鹅智库2016年发布的《微信影响力报告》,55%的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1小时,32%的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2小时,媒介社会化与社会媒介化的过程同时发生,一切场景都与移动互联网相关,都与微信相关。自从微信开始发力移动支付,就预示着它从社交工具到生活工具的转型。即便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生态依然是微信最大的财富之一,但它的最终目标,早就和以内容为基础的社会化媒体彻底分道扬镳。微信的庞大野心,是要成为“社会化的操作系统”,以关系为纽带,以场景为依托,让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一切行为,都与微信相关。

但是在在迭代上,微信还是保持它一贯的克制。连张小龙在演讲中都感叹微信的优化迭代越来越慢,也可理解为微信团队的创新能力可能已经达到一个极限。 究其原因,表面上是缘于内部的决策体系僵化和组织流程复杂化,无法达到以往“敏捷”的程度。譬如一个或是七天可以改进功能,要按标准流程走,可能要耗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但若是张小龙亲自过问,两天就可以上线。然后事实上,微信迭代优化越来越慢,最根本的缘由还在于当微信从一个工具演化升级成一个平台时, 作为灵魂人物的张小龙,已无法进一步指出更明晰的优化方向。

微信与梅西合作的广告

而在国际化进程中,微信还不能与Facebook等巨头相比。早在4年前,也就是2013年,腾讯方面就与阿根廷球星梅西签约代言微信,梅西出现在了一系列线上和电视广告上,其中父亲节在巴西推出的广告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当时梅西在全球有着巨大影响力,他出现在微信巨大的广告牌上,旁边是微信的品牌口号“我们热爱,我们分享,我们微信(We love,We share. WeChat)”。

而在功能方面,针对海外用户,微信很快加入了一堆新功能——这招在中国用户身上很有用——比如社交游戏和品牌微信公众号。相比于微信在中国市场内推出的数百项功能,海外版微信内部功能还是比较少的,不过,腾讯对微信海外版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那就是要和极简设计的 WhatsApp 不一样。然而,微信上所有的功能,腾讯采取的各种聪明“花招”,最后却都失败了。在班加罗尔的公交车上,在里约热内卢的海滩上,你会看到很多人使用WhatsApp和Facebook Messenger。年轻一族们熟练的在Snapchat上畅聊,情侣们在Instagram上秀自拍。

微信的商业化布局还有待跟上时代的步伐。当百度信息流的收入超过今日头条那时起,信息流再一次让巨头们看到了信息流对产品的商业化布局是一大进步。而此前,微信订阅号“正在进行重大改造”——将传统的折叠方式变为更直观的feed 流(信息流)模式,也就是说订阅号打开就是信息流内容,而无需先进入公众号“首页”。消息一出,新媒体运营者们不能不为之所动,纷纷出来发表看法。大家普遍的共识是,微信此举是在为信息流广告“开路”,毕竟,国内的今日头条、微博、百度,国外的Facebook无不将信息流广告视为最强劲的“增长引擎”,只有微信只能徒然艳羡。这也意味着向来以“去中心化”和“不与开发者分利”著称的“活雷锋”微信终于坐不住了,要将内容分发的权力收归己有,以便加快商业化步伐。

五、

小程序从“难产”到不断开放新功能。

在2016 微信公开课 PRO 版上,张小龙首次提出了要做一个可以让用户在微信里买火车票、电影票,并不需要专门安装 App的产品,也就是应用号(后改为小程序)。

但是在经过8个月的等待,9月22日凌晨,微信公众平台向外发出200个“小程序”内测邀请函,这个“小程序”就是2016年年初腾讯曾对外介绍的微信“应用号”。而在这个应用号突然改名叫做应用号,很多人猜测是苹果不让叫应用号,所以改名小程序(后来通过小马的留言也可以猜测出是苹果禁止了)。

张小龙给小程序的解释是:微信实践“用完即走”的产品。张小龙认为,微信所谓的用户粘性,不是用户在一个产品中耗了多少时间,而是产品能帮助他们完成多少想要做的事情。

小程序于今年1月9日带着张小龙和微信团队的梦走进用户的视线当中,小程序的上线在当时引起一阵晒小程序的热潮,众多网友在网上分享自己使用小程序的体验。但是由于小程序存在着多种限制,很多甚至认为小程序就是一个“程序APP的简化版”,也就是说,它并不能完全涵盖APP的全部内容。有开发者表示,微信对小程序的内存大小是有限制的,大概在1兆左右,因此只能保留最基础的内容。比如荔枝FM,在荔枝FM的小程序内,只有“热门”和“订阅”两个目录,用户只能在其中看到后台推荐的内容。而事实上,小程序这种“轻应用”的概念,实际上并不是首次被提出。此前,百度、360都提出过类似概念,H5也可以实现相似效果,不过,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成为市场主流。

从1月份到4月份期间(除了零星开发鸡肋功能外,并没有什么大动作),小程序遭受从备受期待,到几乎被人们忘却的过山车式的起伏。而很多人也开始讨论张小龙的神话时代要结束,从此走下神坛的声音此起彼伏。但是从5月份开始,小程序似乎“着魔”一样,不断在深夜开发新功能,而这些功能计划也是很多商家开发者所期待的。

通过这一系列的开放新功能,小程序再一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8月12日,小程序统计平台阿拉丁在京发布了《2017年Q2小程序监测数据&指数榜单》。根据该平台监测的数据显示,相对于Q2时期小程序增长陷入短暂凝滞,受微信不断开放入口及流量政策影响,今年下年小程序将迎来爆发期,Q3季度流量数字获将三倍于Q1。

榜单显示,TOP100榜单中工具类小程序超过1/3,共计36个,并在TOP10中占据2席。其中系统工具15个,实用类工具11个,而零售和生活服务类小程序共计21个,体现小程序轻应用和工具性的属性。

可见,历经半年,小程序几乎已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半年,依靠微信7亿的日活跃用户流量,以及无处不在的入口,小程序必然又会经历一次大的转变。

六、

伴随着微信小程序的不断赋能,小程序又一次火了,而这个火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流量上来了。用户更加愿意使用小程序来实现自己的需求。有流量的地方就有市场,从下半年的不断更新,小程序也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刷屏事件。

社交小程序“匿名聊聊” 数据截图

1、“来匿名跟我说句话”。5月18日晚,社交小程序“匿名聊聊”的这句引导语刷爆了微信朋友圈,不少用户都想听听当好友戴上面具时会跟自己聊什么话题。上线短短5个小时后,匿名聊聊这个先进款刷屏的小程序,也成为了先进款因违规而被封停的小程序。匿名聊聊5个小时创造的1700万PV随着微信的封杀戛然而止。

匿名聊聊这颗投石问路的“小石头”开了个好头,可以说,这是小程序红利先进次淋漓尽致地展现,因为在微信系统内部,扫码即调用,这个获客成本之低已经碾压了App。

2、今年 4 月份,苹果微信发生打赏之争。苹果要求所有 ios 用户打赏给公众号作者的收入,都要提取 30% 的抽成,不同意这一要求的微信,直接取消了 iOS 用户的赞赏功能,极大地挫伤了公众号作者的创作热情。而“ 给赞 ”的小程序正好在这个时间切入,“ 给赞 ”团队抓住了微信自身的有利信号,通过“ 小程序码+海报 ”的方式,有效解决了绑定公众号的繁琐程序,直接触达了公众号运营者,无疑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创新。而正是由于这举动,直接获得了真格基金的250万种子轮融资。

3、而离我们最近的刷屏事件就要数「你的左右脑分别有几岁?」的这款小程序了。这个带有二维码的图片没有花一分钱,就成功在朋友圈获取数以千万级的流量信息。抓住了用户的好奇心理,让人不可抗拒。成功的利用了病毒式营销。醉翁之意不在酒,图片的主题是——这个男人的眼睛在一条直线上么,很多人可能看到了这个标题进来的,但是进来后焦点却瞬间转移了,当看到朋友的大脑分析,自己也想测试一下,抓住了用户的攀比心理。

匿名聊聊、左右脑、给赞等小程序火爆的根本原因是满足了人性中最基本的猎奇心理,并且先进个吃到了小程序调整的红利,基于原有的熟人社交关系,通过线上分享路径得到传播。而这些刷屏事件再一次坚定了小程序是下一个风口红利期,只要肯尝试善于发现就一定能挖掘到商机。

七、

小程序带来不只是眼球,更多的是一个创业机会。

如果说5年前的你,抓住了微信公众号的先进波红利,现在你应该会说一句:谢谢你,微信!微信公众号毫无疑问是创造最多自媒体大v的平台,也是直接带富了一批人。而现在微信小程序从诞生至今,在不到一年,也是直接给自媒体人创造许多可想象的空间。

1、阿拉丁成先进融资的小程序企业

专注于微信小程序数据统计的阿拉丁获得创新工场领投、清科跟投的1000万天使轮融资,加之种子轮场景基金、马笛儿投资参与的投资,阿拉丁已获得1500万元融资。尽管小程序刚起步,但是他们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把控力,研发了国内先进小程序数据统计平台,仅用了半年,便已服务上万家企业,团队迅速扩充超60人。而我们现在只要公司开发的小程序,都会用到数据分析这块,相比较于小程序自有的数据后台,阿拉丁更加完善体系,所以这也是阿拉丁能够起来的重要原因。

2、先进小程序商店-知晓

几年前,靠着移动应用的爆发,行业内的应用商店层出不穷、明争暗斗,经过不断的整合、洗牌,应用商店市场还剩下寥寥可数的大玩家。腾讯应用宝、360应用商店、百度91、豌豆荚……而小程序的上线,又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形式。

微信小程序上线当晚,一篇名为《 微信小程序正式发布!这是最全的上手指南 》的文章引发病毒式传播,单篇阅读量全网破 500 万。其背后名为「 知晓程序 」的团队在经历三个多月的潜心筹备后,在关键时间点制造出现象级的关注度,一跃成为小程序界的先进大号。这个爱范儿旗下的新品牌,一夜增粉 20 万,新建了总人数将近 3 万的 50 多个微信交流群,旗下小程序应用商店的首日 PV 超 1000 万,并得到了《 财新网 》、《 21 世纪商业评论 》、《 新快报 》、《 界面 》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

知晓程序在资讯、商店、线下活动和企业服务四大方面进行运转,提供最全面、新鲜的小程序资讯、观点、教程、评测、活动等内容和服务。而现在知晓程序就是一个小程序时代的store。

3、各种小程序制作工具春笋般涌现

公众平台的推出,成就了几家十亿级的创业公司,有赞、微盟等。他们的价值就在于让"人人都可以开店","人人都能营销"。小程序生态下也许也会有这么一些平台,让"人人都有自己的小程序"。事实上现在也开始有一些例如拖拽式小程序快速开发平台的产品出现。而类似有赞、靠谱等小程序开发工具就是帮助商家、个人实现这样的需求。

因此,对上述应用分发行业的“既得利益者”来说,小程序带来的或者是毁灭,或者是重新圈地争王的一次契机。

八、

LBS推广试点,商业模式并不清晰明朗。

在早些时候,6月份,很多网友反应微信小程序里出现了广告内容。具体来说,通过小程序入口搜索“酒店”、“机票”等关键字,会得到大量相关的搜索结果,而广告内容会显示在先进位而且有清晰的标识。

而9月份,微信附近的小程序“LBS推广”开始试点,这次内测属于小程序自身能力开放,并没有放在微信社交广告平台广点通中。这次“LBS推广”的试点,意味着微信对小程序竞价广告的初次尝试。LBS推广”是什么?现在我们打开微信,通过“发现-小程序-附近的小程序”,就能看到在排名第三的小程序下方带有“广告”这两个字,那么这一小程序就属于“LBS推广”内容了。这个“第三位”被微信开辟成固定的广告位,可向不同的用户展示不同的小程序。

当用户在使用微信小程序时,在附近的小程序列表当中带有“广告”的就是微信小程序的竞价推广功能,广告主可以通过竞价获得流量。同时,今年六月份出现的小程序关键词推广已经取消。

小程序内测LBS推广功能,既是继续深耕线下接入场景的一步,也是为建立一个更强的连接系统拓宽道路。

商品经济发展到现在,其服务核心的本质由“我有什么服务”过渡到“用户需要什么服务”的形态转变。商家不在自标我有多少服务,而是寻找用户需要什么服务。

在此前提下,用户画像(数据)就成了商家发展的生命线。掌握了大量数据的商家,就有了先人一步的资本:场景化的精准营销。

获知当前用户进入小程序的渠道、地理位置或者个人资料等信息,从而提供差异化服务,基于大数据的多维度分析,找到不同的用户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

举个栗子,如果你是一个在校大学生,最近在微信群里讨论过关于电影,篮球,衣服方面的记录,那么当你在逛商场的时候,打开“附近的小程序”,那么所推荐的很有可能是关于这些类型的周边优惠信息,还有提供一些优惠卡券的小程序,这是非常有可能实现的。

为更强的连接拓宽道路

现在打开“附近的小程序”,数量相比之前的多了不少,不过列表也更为混乱,对用户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辨识度可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附近的小程序”筛选类目或许就不单单只是一个“餐饮美食”,而是“酒店住宿”“生活娱乐”等等各种各样的分类组合,不同的人,打开“附近的小程序”将不会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固定列表,而是更人性化,更多面的服务入口。而目前来看,最适合做小程序“LBS推广”是那些基于位置、向附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商家,而对其它商家来说除了增加品牌曝光外,基本没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这也决定了很多商家不会在“LBS推广”上花钱,微信的“LBS推广”的盈利能力可能将有限。

九、

10月底,支付宝的小程序入口悄然出现,用户可以直接在该入口使用接入支付宝的小程序功能,这次的更新,可以说是支付宝正式把小程序推荐给用户使用,与微信小程序的争夺战也一触即发。

支付宝在小程序上的入局,可能是看到了微信小程序的软肋,微信线下搞不定的客户,则成了此次支付宝小程序对其实现反超的一大契机。支付宝最大的长处在于阿里系强大的服务能力和体系。在支付宝上拥有良好信用的商家成为其小程序吸引客源的优势,信用服务领域优质化成为巩固支付宝小程序发展的基础;用户可根据自身信用积分选择更为优质的服务,支付宝小程序的功能相比微信则更为强大。

比如未来酒店的蚂蚁“信用住”以及ofo的芝麻信用的免押金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既能为商户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流,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信用支撑证明,减少了押金支付的场景。而多次的社交应用失败的经验,从另一面来看,则成为了避免支付宝在小程序功能开发上重蹈覆辙的宝贵经验。仅从目前小程序的市场格局来看,支付宝小程序步步紧逼微信小程序。而小程序对微信的意义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但微信没有满足商家的核心利益,没能抓住商家和用户两方的核心需求。在线下受阻后,微信开始发力内容电商,推出社交立减金。

但是走过弯路后的支付宝重新回到支付的核心业务上来,依靠支付建立起来的平台优势以及衍生的比如芝麻信用等等体系和数据,成为了支付宝做小程序这样平台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来,很有可能成为新一代流量入口的小程序,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支付宝重点打造的业务。

张小龙一直都为称为:神一样的人物,以其低调而又洞悉用户心理的特性吸引了一大批观众,从创立Foxmail到微信再到现在的小程序,张小龙一直人前风光,但是却不知道背后其实是孤独的。而小程序的诞生,是张小龙的又一巅峰之作?时间已经慢慢在向我们证明了。微信是一个这个时代的产物,我们不知道下个时代为我们带来利好的产品是什么,我们能抓住的就是现在眼前所看的;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已过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如果后悔没有抓住5年前的微信公众号,那么小程序的这波红利肯定不能再流失,而说这么多还不如直接开干;喧闹很久的小程序正在一步步走进人们的生活,而对于支付宝或者微信来说,他们的对手不止是彼此,更是对传统用户习惯以及生态的重构。

更多资讯关注巨推传媒:http://www.jutui360.com/list-8/ 联系电话:400-606-5558 qq/微信:shijianyingxiao8